哈医大一院重症医学科成功抢救咯血量达1000毫升大咯血女患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7月30日电(康凯 鲁柏涛 康凯)7月28日,一位29岁高女士,突发大咯血、濒临窒息,转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群力病区,在多学科通力协作下,积极抢救,紧急启动MDT方案,急诊上台行介入手术,最终转危为安。

  2021年7月28日晚21点,哈医大一院群力ICU病房内,康凯医生正忙着处理危重患者,突然电话铃声响起,说缓冲病房马上要转来一位咯血患者,说时迟那时快,门铃响起,一位剧烈咯嗽的年轻女士端坐位在床上,被医护人员紧急推进ICU病房,口鼻淋漓的鲜血让人触目惊心,让康凯医生意外的是,这是一位29岁的年轻漂亮的姑娘,因在夜间进食后大咯血紧急入院抢救。

  入ICU病房后专业的医护人员娴熟的给患者吸氧,补液,完善检验检查,应用止血药物,而后高女士频繁出现大咯血,口腔,鼻腔,前胸鲜红的血液染红了她的病床,一度血氧饱和度下降至75%,高女士呻吟着说:“我是不是要死了?医生”。康凯医生立即嘱咐护士加快垂体后叶素静点,增加高流量吸氧的氧浓度,语气坚定的告诉患者“我们会保护你,你一定要相信”。此时,她争分夺秒的率领值班医生一起研判患者病情,结合患者肺部CT影像并无明确责任病灶,呕血量比较大,氧合不稳定,病情十分凶险,考虑气管动脉破裂导致出血可能性最大,致死率较高。命悬一线,危在旦夕,她立即请示医务科副主任王亮,紧急启动多学科诊疗方案,请胸外科、呼吸科、介入科等多学科协作会诊抢救,积极制定治疗方案,高女士为年轻女患,第一次发生大咯血,且血氧不稳定,经介入科曹振远、呼吸内科于世寰和胸外科姜久仰等几位专家会诊讨论,制定了最终救治方案,决定立即上台行介入治疗手术。“医生,我还能不能有救了,我的孩子才5岁!”,上台前高女士哭着说,康凯医生握着患者的手说,“加油,你是最棒的妈妈!” 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下,高女士紧急上台行支气管动脉造影及栓塞术,术中发现右侧支气管动脉血管畸形,遂进行了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图1及图2)。术后,虚弱的她仍然存在呼吸困难,应用60%的高流量吸氧支持,专业的医护人员告知她如何进行体位引流,加强气道内陈旧血液的排出。

  经过ICU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这位年轻的妈妈得到了最快的恢复,术后第一日,高女士生命体征趋于稳定,她衷心的感谢ICU及全体医护人员给了她第二次生命,ICU挽救的不仅仅是一条年轻的生命,更挽救了一个幸福的家庭。术后第二日,高女士血氧进一步好转,即将转入呼吸内科继续治疗。

  

  急诊手术的介入科刘增尧医师介绍说:大咯血患者如果未得到恰当处理的话,死亡率常在50%以上,死亡原因多为窒息和休克。多种肺部疾病可导致患者发生大咯血,其中肺结核和肺癌等是常见病因。一般来说,咯血量在医学上分三类,咯血量24小时超过500毫升为大量咯血,这位患者咯血量达到1000多毫升,且为支气管动脉出血,出血速度快,进展凶猛,处理不当,就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MDT多学科协作诊疗是一种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模式,不同专科的医生能够同时了解病人全部的临床资料,经过多学科的会诊和讨论,做出适合病人的最佳的诊治方案。上面这位患者的成功抢救,只是众多抢救成功的其中一例,充分体现了医院多学科协作的巨大优势,更彰显了哈医大一院大力倡导并发展的由单学科治疗到多学科协作的成果。

  从事重症医学专业18年,康凯医生说,我们值班期间可能会经历种种危重患者抢救,这只是其中普通一员,ICU的医护人员工作强度比较大,时时面对突发情况,患者重,压力大,经常熬战整夜到通宵,最欣慰的事情是看到危重患者转危为安,再苦再累也值得。是的,这就是所有重症人身上所肩负的使命,这彰显了学科主任赵鸣雁教授带领的重症医学科240名医护人员的职业精神,救死扶伤、护佑生命、甘于奉献,大爱无疆!(完)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